作者: 研究生院 时间:2012-12-17

余秋雨是个怎么样的人?我们又该怎样看待余秋雨?12月13日晚上七点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古远清教授受邀来我校讲学,在我校八教2-1室作了一场题为“余秋雨现象批判”的文学报告。人文学院副院长、现当代文学学科带头人彭在钦、硕士生导师晏杰雄、部分研究生及本科生到场聆听了本场讲座。

 

主持人彭在钦教授对古远清教授进行简单介绍以后,讲座正式开始。首先,古教授以“钱理群与狗’”的故事为例,向在场听众们引证出人的判断标准各有千秋。随后,古远清教授播放了一段湖南卫视《背后的故事》节目录像,让大家了解“余(秋雨)肖(夏林)官司” 的始末及“余(秋雨)古(远清)官司”的部分详情。

紧接着,古教授从四个方面对“余秋雨现象批判进行了阐释。第一,余秋雨是谁?从正面来看,他是原上海戏剧学院院长、上海十大高教精英,20世纪最后一位散文大家、文化大师、文化昆仑。但也有负面的评价认为他是文化流氓、文氓、文化首骗、文化恐怖分子、谎话大师、文化娱乐明星、上海小男人。其次,余秋雨现象的内涵是什么?古教授通过收集社会上对余秋雨先生批判的资料,证明了余秋雨先生从一个戏剧的理论家、散文家、文化名人渐渐蜕化成为一个文化娱乐明星、文化商人、“含泪大师。第三,余秋雨现象有哪些阶段?古教授总结出,读者从最初的感觉余秋雨,到消费余秋雨,发展到批判余秋雨。最后,批判余秋雨现象的意义何在?古教授并不否定余秋雨先生在中国文学上的贡献,但为了警示中国文学的某些腐败现象,古教授认为批判余秋雨现象还是有必要的。此外,古教授还指出,社会要懂得监督公众人物,同时一个公众人物要敢于对社会讲真话。

古教授指出,批判余秋雨只是一个过程,并不是恶意攻击,只是单纯在文学上对余秋雨先生的错误进行善意的提醒,而余秋雨先生的著作,例如《文化苦旅》、《千年一叹》等都是不可多得的佳作。最后,在学生提问环节中,古教授耐心地解答了同学们关于文学腐败现象的疑问。

彭在钦对整场讲座进行了总结,他表示,古老师从不否认余秋雨散文的价值,但是作为文化名人,余秋雨的文风确实不够严谨,古教授对余秋雨文化现象作了总体客观的评价,并感谢古教授给我校师生带来了一场丰盛的文化盛宴。

   

新闻链接:

古远清,武汉市文联第六、七、八届委员,湖北省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新文学学会副会长、国际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主席、华中师范大学博导评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文系世界华文文学研究所所长。曾获湖北省第二届文艺明星奖,在海内外出版有《古远清自选集》等20余部著作。

1957年开始发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中国大陆当代文学理论批评史》、《台湾当代文学理论批评史》、《香港当代文学批评史》、《台港澳文坛风景线》、《诗歌修辞学》、《诗歌分类学》、《海峡两岸诗论新潮》、《诗词的魅力》、《与青少年谈诗》、《恨君不似江楼月》、《看你名字的繁卉——蓉子诗赏析》、《隔海说书》、《诗的写作与欣赏》、《海峡两岸朦胧诗品赏》、《台港朦胧诗赏析》、《台港现代诗赏析》、《中国当代诗论五十家》、《文艺新学科手册》、《中国当代名诗一百首赏析》、《〈呐喊〉〈彷徨〉探微》等。

 

人文学院研究生分会

2012年1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