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研究生院 时间:2011-05-31
5月29日,应我校社科处及人文学院邀请,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潘悟云教授携弟子龙国贻博士来为人文学院师生讲学,讲学分三场进行,由我校社会科学处副处长徐前师教授主持。参加人员有人文学院全体语言系教师、汉语言文字学研究生及部分语言学专业和数学、计算机专业的本科生。
29日上午、下午,龙国贻博士在十教511室对我院语言系部分教师及研究生进行了“田野调查系统(TFW)”培训。针对方言调查工作者辨音、记音能力的下滑,上海师范大学研制出了这一系统,大大降低了因人为因素而导致的记音不准现象出现的频率。龙国贻博士还向在座师生传授了“机助汉语方言建库系统(TCD)”及“汉语方言计算机处理系统(TFD)”,这对于我校“湖南方言与民俗文化研究基地”的建设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29日晚上19:30,潘悟云教授在十教313教师为我院师生作了一场题为《数字时代的方言研究》的学术报告。潘教授从我国传统的学术研究模式——封建式或封闭式谈起,指出:“我们应该走出自己的学术圈子,走向更为开放的、合作的学术研究模式,这一模式,并且这一模式也应该是与其他相关学科紧密结合的。”接着,潘教授介绍了一些计算机技术应用到语言研究领域的实例——新版云龙国际音标、田野调查系统、机助汉语方言建库系统、汉语方言计算机处理系统——让在座的师生切实感受到了学科间相互交流合作给学术研究所带来的极大便利。在讨论环节,针对在座师生的疑问,潘教授进行了一一解答。潘教授和蔼的形象、活跃的思维、耐心的解答,给我院在做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报告会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了帷幕。
潘悟云, 浙江瑞安人。中国语言学家,汉语音韵学的专家。因家庭出身问题,不能参加高考。1979年考上复旦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在温州师范学院任教。现为上海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博士点负责人,复旦大学兼职博导,上海社联副主席,《语言研究》编委,《语言科学》编委,《民族语文》编委,《中国语文》编委,《东方语言学》主编。
人文学院研究生会
2011年5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