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研究生院 时间:2025-08-26
文/王格格 图/郑琪 来源:教育学院
2025年7月,我校教育学院“科教心育”服务团于敏行楼举行暑期社会实践出征仪式。本次暑期实践活动由科教调研团与心育服务团分赴岳阳市平江县与邵阳市洞口县两地开展实践调研。团队深入教育一线,以科学教育激发创新潜能,以心理健康教育滋养成长土壤,彰显高校教育者的使命担当与青年学子的青春力量。
▲教育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出征仪式
▲志愿者们到达洞口县永发小学
7月2日,“科教心育”服务队抵达邵阳市洞口县永发小学,洞口县永发小学校长严中楚向志愿者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党委副书记文红梅对志愿者们作出指示,要求在行动中求安全,在安全下求成果,要虚心学习基层经验,严标准,有要求,重安全,以确保此次实践活动顺利开展。同时,永发小学的学生们也为志愿者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欢迎会,会上同学们与志愿者相互进行了自我介绍,以此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也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好了铺垫。
▲学生欢迎仪式
在实践活动中,志愿者们先以匿名问卷形式进行了摸底,内容涵盖年级、是否留守儿童等基础信息,通过“是否常感孤单”等情绪状态问题,并从“与同学矛盾处理方式”等人际关系的维度展开调查,发现部分留守儿童存在情绪敏感、社交主动性不足等情况。志愿者们向这些问卷显示有潜在心理困扰(如长期情绪低落、亲子沟通不畅)的学生,以“朋友式”姿态开展一对一或小组访谈,从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切入,引导其表达情感。最后,志愿者们开展曼陀罗艺术疗愈活动,用绘本讲解曼陀罗意义,提供画具让孩子自由创作,鼓励分享作品含义,引导孩子们了解接纳自我与尊重差异,孩子们精心创作的成果,如今被精心布置在名为“心灵花园”的展示区域。这一系列的三项活动,从最初的全面了解,到深入的引导,直至团体式的疗愈,不仅给予了专业的心理支撑,更为团队在“心育”服务领域的持续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问卷调查
▲心理访谈
▲团体心理辅导之曼陀罗艺术疗愈
▲心理知识宣传之设计黑板报
8月16日,“科教心育”科学教育调研分队在熊继承老师的带领下召开了线上动员大会。会上,各小组组长系统汇报了前期筹备进展与阶段性工作规划,熊老师从“为人”“为学”“为事”三个维度为团队成员提供了系统性指导意见,明确了调研工作的价值导向与执行标准,为全体成员以专业饱满的状态投入后续调研奠定了坚实基础。
▲出发前留影
8月20日,团队抵达平江县教育局,与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开展座谈。教育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郑振庭详细介绍了平江县科学教育的发展现状;副主任督学徐升平强调,平江教育工作者始终以“上心、用心、尽心”为准则,“为学生播下科学的种子”。熊继承老师表示,团队将精准摸清实际情况,把本土化经验提炼为可复制的研究成果,推动校地协同育人。会后,团队在教育局领导陪同下调研平江县科技馆,实地考察科技馆的设施、设备,以及与学校互动情况。
▲平江教育局领导与师生开展座谈会
▲座谈会合照
会后,调研团队在教育局领导陪同下赴平江县科技馆实地调研,具身体验各类展项,为后续分析科学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第一手资料。
▲ 科技馆合影
▲调研团跟随讲解员认真参观
▲调研团成员体验科学项目
自8月21日起,调研团队分为两组深入平江县12所科学教育特色示范校和1所实验教学改革实验校,覆盖大多数城区与乡镇多,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走访座谈等方式,面向教师、学生、家长及教育管理者等多维度收集数据,重点聚焦政策落实、资源配置、实践需求等内容,全面系统地调研各校科学教育的实施现状与发展需求。
调研发现,多所学校积极推动科学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与地方特色相融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创新实践:如普安小学精心打造“百药园”“农耕园”实践基地,创新推出“播种—管理—加工—义卖”一体化教学模式,实现了科学教育与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平江二中与颐华学校立足地方实际,自主研发校本科学教材,其中颐华学校更建立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相互衔接的分阶培养模式,有效兼顾基础教学与科研创新,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撑。平江县的各个科学教育示范校正在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为区域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调研团与普安小学领导展开交流
▲调研团与启明中学领导展开交流
▲参观科学实验室
▲实地调研学生农耕园
▲访谈平江县教育局领导
▲家长访谈
▲塔兴中学合影
▲桥东小学合影
▲大洲乡中心小学合影
▲三和中学合影
▲新城学校合影
▲平江二中合影
▲桂花学校合影
▲颐华学校合影
以教育为犁,以爱心为种。此次“科教心育”暑期实践活动虽已落幕,但科学的火种与心灵的暖阳已在岳阳平江与邵阳洞口的校园里生根发芽。在教育振兴的号角下,更多青年学子将带着知识与热忱奔赴乡村,用科教启迪智慧,用心育呵护成长,共同勾勒出教育蓬勃发展、孩子们全面成长的美好蓝图!
(一审:熊继承 文红梅;二审:邹平辉;三审:李海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