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研究生院 时间:2025-08-11

智慧赋能基层治理 青春书写惠民答卷——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慧安社区”科技服务团暑期实践纪实

文/张常伟 图/张常伟 来源: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引导青年学子在基层实践中锤炼本领、担当使命。我校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慧安社区”科技服务团于7月4日启程,奔赴湘潭市和平社区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研究生们以“智慧赋能、科技惠民”为主题,主动深入基层一线,在实践中锤炼过硬本领,勇担时代使命。

▲出征启动仪式合影

7月4日下午,学院“青春在路上”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暨“三下乡”出征启动仪式隆重举行。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方、团委书记李雄彪等师生代表齐聚一堂,共同为实践活动拉开序幕。王方在仪式上详细介绍了和平社区的基本情况,以及学院与社区在智慧化建设、志愿服务等领域的长期合作成果,他叮嘱队员们要筑牢安全防线、严守纪律准则、坚持学以致用,将计算机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群众的实际能力。李雄彪则从“启智、洞察、赋能”三个维度为团队指明方向,鼓励大家在基层治理场景中发现真问题、提炼真规律、提供真支持。随后,学生代表林敏带领全体成员高举右拳宣誓,铿锵誓言中饱含着投身基层、助力振兴的坚定决心。

▲出征启动仪式现场

▲王方发言

7月7日,科技服务团一行20余人在王方的带领下抵达和平社区,正式开启实践服务。开幕仪式后,团队与社区负责人召开首次工作会议,双方围绕科技服务的具体内容展开深入探讨。服务团结合专业特长,提出为社区儿童开展AI知识普及、协助升级智慧监控系统等多项方案;社区负责人则介绍了安全管理中的实际痛点,双方在智能监控布局、安全预警模型构建等议题上碰撞出思想火花,初步达成的合作共识为后续工作筑牢了基础。

▲会议现场

进驻社区后,团队迅速展开全面调研。和平社区辖1.5平方公里,含8个小区(3个封闭式、5个开放式),常住居民2941人,虽有“好邻居文化墙”“邻里节”等特色文化建设,但也存在设施老化、信息公示不及时等问题。队员们分成若干小组,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研、座谈交流等方式深入了解需求:面对视力不佳的老人,他们逐字逐句念出问卷内容;与社区主任交谈时,详细记录下独居老人照护难、车位紧张、人工巡逻效率低等痛点;检查监控设备时,发现部分设备老化模糊、存在监控盲区、存储时间不足等问题,并当场初步制定了优化方案。

▲服务团合影

▲服务团深入社区调研


▲服务团调研组与社区居民交谈

▲服务团调研组查看监控运行状况

7月14日,团队围绕“社区安全与智慧建设”主题开展集中服务。针对夏季安全特点,他们设计了印有消防常识、防骗警示、应急电话的宣传扇,在分发“清凉”的同时,向老人讲解电线老化更换、防电信诈骗等知识,对孩子则用通俗语言普及火灾逃生、网络安全等常识。调研中,居民们既肯定了社区安全的改善,也提出了休息区座椅不足等建议,队员们认真记录的同时,更感受到基层需求的温度。

▲服务团宣传组成员深入社区调研


▲服务团成员向居民宣传安全知识

▲服务团成员向小朋友宣传安全知识

此外,团队走进社区暑期小课堂,开展“小画笔大英雄”主题活动。志愿者借助动画《那年那兔那些事》,用童趣语言讲解近代历史,将家国情怀融入故事中;随后引导孩子们画出心中的“英雄兔”,再通过AI技术让画作“动”起来。社区负责人点赞道:“这堂课让孩子们学了历史、懂了感恩,还接触了新技术,真是一举多得。”

▲志愿者给小朋友们讲解历史

▲志愿者和小朋友们合影留念

此次实践中,“慧安社区”科技服务团既以专业技术为社区智慧化建设注入动能,又在基层课堂中深化了对“学以致用”的理解。从技术方案到人文关怀,从知识普及到红色教育,团队用实际行动书写了“科技惠民”的青春答卷,为智慧社区建设贡献了青年力量。


(一审:王芳 李盈;二审:邹平辉;三审:李海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