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研究生院 时间:2025-08-11
党建引领数智赋能,青春共绘善治乡村——数学与统计学院研究生“数治三星”
基层善治共建调研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纪实
文/梁馨语 肖敢为 李娜 吉依萍 图/李志君 易木可 谢鹏亮 黄黛诗 邓柏林 来源:数学与统计学院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响应“数字中国”战略部署,7月1日至7日,我校数学与统计学院研究生第四党支部组织开展“数治三星:数字赋能下的基层善治共建”暑期社会实践。支部坚持以党建带动团建,充分发挥青年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辐射带动团员联合组建调研团,奔赴衡阳市石鼓区角山镇三星村。调研团深入乡村一线,以数据探民意,以服务强治理,以行动促共建,在数字治理与基层善治的交汇点,奏响青春共鸣。
图1 团队出征仪式合照 图2 团队成员抵达三星村
调研伊始,支部成员走进衡阳市抗战纪念馆,切实感悟红色力量、淬炼初心担当,致敬党的光辉历程。通过重温红色历史,大家更加坚定了以党的精神为引领、以服务人民为宗旨的实践初心。在村党总支书记何团结和团支部书记刘思辰的引导介绍下,支部成员深入了解三星村近年来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并怀着崇敬之情走访慰问村中光荣在党五十年的老党员,向他们致以崇高敬意,学习他们的奉献精神,传递来自青年一代的温暖关怀。
图3 参观衡阳抗战纪念馆 图4 慰问三星村老党员
作为“全国文明村镇”“湖南省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三星村以“政府引导、农民主体”为基石,构建起“数字融入治理、系统支撑服务”的善治格局。在村“两委”引导下,调研团队深入三星村“数字乡村”系统前沿一线,围绕数字网格、数字调度、数字监控三大模块展开实地调研。支部成员亲身体验了以“广播提醒—微信通知—短信报警”组成的三重防护机制,切实体会到科技为基层治理注入的效能与温度。
图5 实地参观“数字乡村”系统
为践行“学以致用、躬身实践”的党支部理念,调研团队走进村内龙头企业——鹏盛农业,与企业技术总监深入交流,了解其联合中国电信打造的“智慧农业”平台。系统通过土壤监测、气候感知、智能施肥等功能,实现种植流程全链条数字化管理。蔬菜种植面积已拓展至1200余亩,年产值突破亿元大关,吸纳周边200余村民实现稳定就业,“智慧赋农、产业兴村”的现代农业图景已跃然成形。
图6 参观“智慧农业”系统 图7 团队成员参观育苗大棚
此次入户调研由支部党员牵头分组开展,带头入户,对村民开展问卷调查与个别访谈,围绕平台使用频率、服务满意度、使用难点、培训需求等多个维度展开调研,收集大量一手数据材料。村民普遍表示平台操作便捷、提醒及时、响应高效,同时也提出希望增加使用培训与服务种类的建议。此次调研进一步贴近基层脉搏,帮助团队构建起用户视角下的治理画像,为后续问题诊断与优化建议打下坚实基础。
图8 深入村户开展调研
“三长制”作为新时代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是湖南探索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创新路径。它通过构建“片-组-邻”三级组织架构,织密基层治理网络,强化组织触角延伸,推动共建共治共享格局的形成。在村党组织协助下,党支部成员深度接入片组邻“三长制”运行体系,沉浸式体验片组邻“三长制”下邻长的日常工作,协助完成屋场卫生整治、入户平台推广、技术答疑等事项。队员们挨家挨户讲解平台使用方法,帮助村民绑定手机、录入信息,真正实现从“体验者”到“服务者”的角色转变。以“贴近、共建”的方式深度融入基层治理网络,感知数字平台背后浓厚的人文温度与组织逻辑。
图9 体验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图10 入户平台操作指导
调研活动期间,支部成员积极参与敬老助农、反诈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以点带面,带动青年学生主动投身基层实践。面对老人家们的热情回应与质朴笑容,青年成员纷纷表示,要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根植心中,将青春能量转化为乡村振兴的温暖力量。全体成员在实践中赓续初心、涵养情怀,以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图11 与村民一同掰玉米 图12 发放生活物资
此次调研不仅是一场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实践课,更是一次在国家战略中找准青年坐标的深度探索。团队将基于调研成果撰写报告,提炼“数治三星”基层治理经验,推动地方经验向更广地域传播。
图13 团队合影
未来,数学与统计学院研究生第四党支部将继续深化“党建+实践育人”模式,持续推动青年党员在服务社会中锤炼党性,用专业服务群众,以科技与情怀并肩,在乡村振兴与治理现代化中谱写青年篇章。
(一审:汪卫;二审:邹平辉;三审:李海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