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研究生 时间:2016-06-01
研究生欧阳璐璐
依然清晰记得三年前研究生新生入学典礼时的情景,那时稚嫩的她对研究生生活充满了期待。经过三年学习的洗礼,她感受到了自己的蜕变,跟大家分享她的研究生故事。她就是欧阳璐璐,商学院2013级工商管理专业的一名即将毕业的研究生。
接收平凡
回忆起自己的本科时光,欧阳璐璐说自己和大多数人一样,认真地听课和考试,也看过小说、追过电视剧。凭着还不错的成绩拿了几个校级奖励,成为部分人眼中那个还算优秀的学生,茫然而自信地生活着。年少轻狂时,也认为自己有朝一日必然改变世界。她说读研后才发现,不管工作还是继续深造,其实生命将会一如既往地平淡,而我们终究是平凡的人。
在研一提交研究生培养计划的时候,她一口气选了20门课,这看上去并不是什么惊人的数量,但任务确实是意料之外的繁重。为了一个公式查阅很多资料,即便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也只能似懂非懂地看着书本干着急。为此,她失落过,抱怨过,甚至会想是不是自己没有读研的天赋。然而,她心里想着如果理论都没打牢,如何谈得上做学问、写文章。于是,她上课时把老师的讲义全部都记了下来,尝试从头开始恶补知识,从基础到中级。在寒冷的冬天里瑟瑟发抖地坐在教室直到关门,时常错过了回新公寓的校车。
她说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的电脑里已经不再是小说、电视剧了,而是一篇又一篇的文献资料。一篇课程论文,有人可以半天功夫完成,而她要在图书馆里待两个星期,查阅数百篇文献,才能做到让自己满意。正是因为这样,她以第一负责人身份完成创新课题结题,并发表3篇论文。三年来她的研究生学习成绩一直名列专业第一。日复一日的努力,她获得了“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连续两次获得湖南省优秀毕业生称号,并作为党员代表参加湖南科技大学党代会。
从接受到创造
欧阳璐璐说自己心中积蓄的能量在接到学校团委“挑战杯”创新大赛通知的时候瞬间爆发了。当她把组队的想法告诉朋友时,他们抛出的问题远远超过建议,没有人脉、没有点子、没有经费支撑、没有技术指导,可是她不断告诉自己遗憾比失败更可怕。她决定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这方面入手,在她的不断努力下,终于凑足了一个由7位成员组成的团队。
一个没有把白酒都尝遍的人,是不会懂得清水之味的。回忆起两年前的那段日子,她白天在湘潭各大停车场进行市场调研,晚上熬夜查找资料处理上百条数据,学习APP编程,学习ERP模拟,学习编制财务报表。她说在那个炎热的夏天里,只有经历过,才能体会那种协调团队的压力;只有经历过,才能体会那种计算报表的痛苦;只有经历过,才能体会那种调试程序的无助。然而最后的比赛结果,她们是校级一等奖,不是特等奖,这意味着她们没有了再继续走下去的资格。
一个偶然的机会,校科协主席找到她,希望她们的项目参加第一届全国“创青春”互联网专项赛。这是多么振奋人心的消息,但同样也是压力。她说当时交策划的时间提前了一个星期,而她却在广西调研。她只能找旅店老板借电脑,在前台小桌上修改策划书。由于一个数据的变动,会导致整张表格的重新计算,她一遍两遍,十几遍几十遍地计算着,草稿纸已经不知道耗费了多少。最后,通过不断地努力,她们的项目最终作为湖南省4支参赛团队之一进军全国总决赛。
孤独的修行
欧阳璐璐笑着谈及“研究僧”三个字,她说这个僧是苦行僧的僧,做科研就是一种孤独的修行。虽然她的所有所学,在知识的海洋面前,平凡得如沧海一粟。但她在学习生活的点滴中,领悟到恰恰是平凡的人们改变了这个世界。而接受平凡并不代表接受平庸。研究生的三年时光里她学到的,是带着问题来探究无限的学问世界,是善于探索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从接受者变为创造者,积蓄能量。
在她看来,青春是人生中最短暂最奢侈的,如果挥霍光阴,只图享受,不去奋斗拼搏,不算真正地拥有过青春。她说生活就是这样一个个平凡的组合,我们必须接受,我们都是平凡人。但只要我们在自己的世界里尽力去奋斗,不忘初心,你就是成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