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研究生 时间:2017-10-31
根据“湖南省第十届研究生创新论坛”相关文件要求,按照湖南省第十届研究生创新论坛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术创新与文化传承”分论坛组织实施方案,本论坛开展了以湖南省内在读研究生为主的学术论文征稿活动,共征集相关论文282篇,经过查重检测以及两轮专家匿名评审,共评选出2017年湖南省第十届研究生创新论坛“人文学术创新与文化传承”分论坛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33篇、二等奖39篇、三等奖57篇。现将获奖名单予以公示,公示期为5天(2017年11月1日至2017年11月5日)。任何单位或个人对公示奖项有实质性异议,请在公示期内,以真实身份书面形式向湖南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提出,联系电话:0731-58291318。
序号 | 姓名 | 学校 | 论文题目 | 优秀 等级 |
1 | 李哲 |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提升亲和力和针对性,增强实效性 | 一等奖 |
2 | 杨柳 |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红色文化:历史、困境与价值 | 一等奖 |
3 | 吴楠 | 湖南大学 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 | 虚拟现实技术在中国媒体网站的 应用研究 | 一等奖 |
4 | 张炘烨 | 湖南师范大学 国际汉语文化学院 | 湖南澧县方言的“起去” | 一等奖 |
5 | 余立勋 | 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 清代诗人张九钺传论 | 一等奖 |
6 | 赵师 | 长沙理工大学中文系 | 永州祁阳县祁剧传承现状探析 | 一等奖 |
7 | 李海兰 | 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文化自信视域下工匠精神的弘扬 | 一等奖 |
8 | 赵莲芬 | 南华大学语言文学学院 | 论幽默比喻的翻译方法— 以《西游记》及其英译本为例 | 一等奖 |
9 | 肖瑶瑶 | 南华大学语言文学学院 | 汉英方位词翻译的对比分析—— 以“东西南北”为例 | 一等奖 |
10 | 肖静雅 | 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 | 对话·参与·经验模式 在我国的本土化路径探讨 | 一等奖 |
11 | 周姣术 | 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 教科书:价值及路径 | 一等奖 |
12 | 欧阳锫 | 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 | “双创”在初中地理教育中的渗透研究 | 一等奖 |
13 | 丁书娟 | 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从理论维度和实践维度 探析四个自信的来源 | 一等奖 |
14 | 吕幸星 | 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核心素养:“互联网+”时代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追求 | 一等奖 |
15 | 陈婷婷 | 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讲好中国故事的几点思考 | 一等奖 |
16 | 甘信芝 | 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基于政党文化视角的 基层党组织政治生态建设 | 一等奖 |
17 | 吕幸星 | 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 公民教育的哲学基础 | 一等奖 |
18 | 江 峰 | 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 对建筑结构设计中引入哲学思想的探讨 | 一等奖 |
19 | 黄 爽 | 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 论《远离尘嚣》中的荒原意识 | 一等奖 |
20 | 符小勇 | 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 论沈从文小说中湘西 民间歌谣的使用及意义 | 一等奖 |
21 | 张永娜 | 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 20世纪汉语”修辞”概念的两次界定 | 一等奖 |
22 | 邓小清 | 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 论清代仲氏闺秀诗人诗歌创作的 日常生活性特点 | 一等奖 |
23 | 郝星星 | 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 论《宋诗派别论》与《宋诗研究》的异同 | 一等奖 |
24 | 高利青 | 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 《文心雕龙》文质观探微 | 一等奖 |
25 | 王植槐 | 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 对农村丧葬仪式中舅族权威的解读—— 以浏阳市社港镇某村丧葬仪式为例 | 一等奖 |
26 | 王毓伟 | 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 转口贸易、开埠通商与 清代湘潭药市的变迁 | 一等奖 |
27 | 王之 | 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 新奇炫目,精彩纷呈- 乾隆迎銮戏舞台艺术浅析 | 一等奖 |
28 | 黄楚倩 | 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 论韩少功小说《日夜书》 | 一等奖 |
29 | 李苏婷 | 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 论《英格兰,英格兰》中的类像书写 | 一等奖 |
30 | 李丹丹 | 湖南科技大学 | 论《夜林》中“他者”的身份探寻 | 一等奖 |
31 | 辜俊君 | 吉首大学哲学系 | 道德认同视域下的道德榜样建设 | 一等奖 |
32 | 郭盈盈 | 湖南理工学院中文学院 | 《青春之歌》中革命话语对 家庭话语的征用与重建 | 一等奖 |
33 | 王超 | 湖南理工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 《康熙字典》手部字所引《说文》 释义异文研究 | 一等奖 |
34 | 曾玉云 | 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 | 智慧教育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 | 二等奖 |
35 | 周志贤 | 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 论金融危机背景下布朗政府的 高等教育改革及其影响 | 二等奖 |
36 | 徐 波 | 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 | 思维导图视角下小学拼音教学探析 | 二等奖 |
37 | 沈倩玉 | 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 |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设计 | 二等奖 |
38 | 李晓倩 | 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 | 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英语 写作教学设计的研究 | 二等奖 |
39 | 廖永福 | 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嵌入性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 教育实效性提升路径研究 | 二等奖 |
40 | 李浩 | 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 传统文化视域中的文化自信问题及其重建 | 二等奖 |
41 | 龚宝琴 | 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试论网络灰色地带的形成机理与特征 | 二等奖 |
42 | 钟原 | 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衡量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 | 二等奖 |
43 | 张 恒 | 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审美价值的 核心构成及其呈现 | 二等奖 |
44 | 张万年 | 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 伊斯兰哲学人性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 二等奖 |
45 | 许云涛 | 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井冈山时期党的理想信念教育 | 二等奖 |
46 | 朱子良 | 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 欧阳修词人称代词研究 | 二等奖 |
47 | 苏舒 | 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 陕北民歌《兰花花》中 人物的心理变化及情感表达 | 二等奖 |
48 | 聂湖 | 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 浅谈《平凡的世界》所蕴含的人性美 | 二等奖 |
49 | 舒沂 | 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 读《元白诗笺证稿》 | 二等奖 |
50 | 黄敏思 | 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 文学的审美史家的眼光——读《诗经学》 | 二等奖 |
51 | 沈琪 | 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 韩偓咏物诗研究 | 二等奖 |
52 | 唐菁鸿 | 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 《生死桥》的文化隐喻 | 二等奖 |
53 | 刘长林 | 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 王之春经济思想论述 | 二等奖 |
54 | 刘春生 | 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从特务政治看国民党组织性的丧失 | 二等奖 |
55 | 印清玲 | 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 从目的论看华语电影字幕的英译—— 以《霸王别姬》为例 | 二等奖 |
56 | 贺晨平 | 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 库伯《最后的莫西干人》创作意识浅论 | 二等奖 |
57 | 戴润萍 | 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 《幕间》中乡村“共同体”的危机与重构 | 二等奖 |
58 | 邓敏 | 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 《天使在美国》中女性人物的 伦理困境与伦理选择 | 二等奖 |
59 | 许浩 | 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文化自信的资本与力量 | 二等奖 |
60 | 张浩娜 | 湘潭大学历史系 | 《美日安保条约》修订与战后 日本“普通国家”追求 | 二等奖 |
61 | 邹洁 | 南华大学管理学院 | 情绪对员工创新作用机制的述评 | 二等奖 |
62 | 阳菲 | 湖南理工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 <<老炮儿>>中六爷言语的语境顺应性分析 | 二等奖 |
63 | 向雅琳 | 湖南理工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 论《苦菜花》中革命对 传统家庭伦理的重构 | 二等奖 |
64 | 向点思 | 湖南理工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 左宗棠诗歌的当代阐释 | 二等奖 |
65 | 叶芬 | 湖南理工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 在思维的高地预见未来风景 | 二等奖 |
66 | 黄宋睿 | 长沙理工大学文法学院 | 浅析“民国机制”的研究范式 | 二等奖 |
67 | 赵清清 | 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论吴恭亨《悔晦堂文集》的 进步思想及现代价值 | 二等奖 |
68 | 申旗 | 湖南大学文学院 | 新世纪湖南报告文学发展的新气象 | 二等奖 |
69 | 蔡洪成 |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醴陵兵灾后社会各界的应对和救济——以1918年湖南《大公报》为考察中心 | 二等奖 |
70 | 孙黎明 |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爱国救亡之奏曲--1918年中国留日学生罢学归国风潮研究 | 二等奖 |
71 | 王根茂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旅游学院 | 湖南南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研究 | 二等奖 |
72 | 李安琪 | 湖南工业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论贾樟柯电影《山河故人》中的孤独主题 | 二等奖 |
73 | 王文琴 | 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 | 基于“生本意识”的高校课堂教学 | 三等奖 |
74 | 闵文洁 | 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 | 基于性别差异的英语教学策略研究 | 三等奖 |
75 | 欧阳沁怡 | 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 | 论高, 中散文教学的人文精神的维度 | 三等奖 |
76 | 索果 | 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 | 核心素养与新一轮高考改革背景下 高中语文成语教学初探 | 三等奖 |
77 | 徐李科特 | 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 | 农村留守儿童相关问题调查及简析 | 三等奖 |
78 | 龚一鑫 | 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 | 困境与突破: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探析 | 三等奖 |
79 | 蒋海玲 | 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自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 理论课教学研究:历程,挑战和思考 | 三等奖 |
80 | 吴燕 | 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 |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 三等奖 |
81 | 吴金涛 | 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全面从严治党视域下的 党内信任与监督关系 | 三等奖 |
82 | 张千 | 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 | 新媒体背景下 高校宣传工作的“挑战”与“迎战” | 三等奖 |
83 | 陈静如 | 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启示 | 三等奖 |
84 | 李勇 | 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 经济哲学研究的基本路径探析 | 三等奖 |
85 | 李颖 | 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 浅探全球化背景下文化自信的建立 | 三等奖 |
86 | 黎倩 | 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 | 简论新历史小说的“非英雄化倾向” | 三等奖 |
87 | 杨欢 | 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 命运之网下的坚强人生—— 读尹向东的长篇小说《风马》 | 三等奖 |
88 | 阳彩云 | 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 | 论牛魔王的悲剧 | 三等奖 |
89 | 李霖 | 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 论宋玉赋的颜色意象 | 三等奖 |
90 | 吴思婕 | 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 岳阳方言副词与普通话副词的比较和特点 | 三等奖 |
91 | 魏庆龄 | 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 长沙方言动态助词与 普通话动态助词比较分析 | 三等奖 |
92 | 唐潮 | 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 抗战时期湖南县情调查综论 | 三等奖 |
93 | 邬林明 | 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 浅析蒋百里的军事教育改革思想 及对现代军事思想的影响 | 三等奖 |
94 | 王 意 | 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 邓显鹤与湘学复兴 | 三等奖 |
95 | 化田田 | 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浅谈抗战时期南京国民政府的土地政策 | 三等奖 |
96 | 文韬 | 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 从艺术到现实——电视连续剧 《人民的名义》的意识形态批评 | 三等奖 |
97 | 袁东统 | 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 | 以湘剧为中小学德育资源之初探 | 三等奖 |
98 | 陈露露 | 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 继承与嬗变—— 《西游记》的影视改编研究 | 三等奖 |
99 | 周平尚 | 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 新媒体促进永州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研究 | 三等奖 |
100 | 戴志红 | 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 赎罪中布里奥妮的“对话” | 三等奖 |
101 | 张丹 | 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 关联理论视域下隐喻象似性研究 | 三等奖 |
102 | 陈曼露 | 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 | 中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初探 | 三等奖 |
103 | 刘青青 | 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 论《赎罪》中英国传统社会 文化秩序的建构和解构 | 三等奖 |
104 | 古洪精 | 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 特朗普胜选演说稿中 模糊语翻译策略及其语用分析 | 三等奖 |
105 | 颜世姣 | 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蔡畅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的贡献——以延安“四三”决定为中心 | 三等奖 |
106 | 崔姣圆 | 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 女性话语的矛盾表达——对《上海妇女》 杂志的话语分析研究 | 三等奖 |
107 | 钟玲萍 | 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 王朔小说《动物凶猛》的广义修辞学研究 | 三等奖 |
108 | 刘小红 | 湘潭大学哲学系 | 社会工作助力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中的作用研究——以新湘绣为例 | 三等奖 |
109 | 张雪健 | 湘潭大学历史系 | 陈独秀早期文化救国思想探析 | 三等奖 |
110 | 邓丽 | 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 论芥川龙之介小说《河童》的陌生化 | 三等奖 |
111 | 刘冰倩 | 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 论“香水”的象征意义 | 三等奖 |
112 | 孙超 | 南华大学管理学院 | 公共政策的价值导向作用研究 | 三等奖 |
113 | 刘寅 | 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周敦颐原始反终的安身立命观 | 三等奖 |
114 | 郑国华 | 南华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 浅析《园冶》中的景观美学 | 三等奖 |
115 | 胡瑶 | 南华大学语言文学学院 | 顺应论视阈下《长生殿》中 本源概念的英译研究 | 三等奖 |
116 | 杨小云 | 南华大学语言文学学院 | 从言语幽默概论视角浅析 《傻子出国记》幽默文本及其汉译 | 三等奖 |
117 | 李凯悦 | 长沙理工大学文法学院 | 从《当代》与王朔看 杂志、编辑与作者的关系 | 三等奖 |
118 | 郑甜甜 | 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 “身体写作”嬗变现象研究——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 | 三等奖 |
119 | 周丽君 | 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 《宋诗钞》中“白茅”意象的分析 | 三等奖 |
120 | 李 丽 | 湖南理工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 论韦应物审美观念的佛教背景及理论内涵 | 三等奖 |
121 | 王冉 | 湖南理工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 论彊村词的隐秀艺术 | 三等奖 |
122 | 刘盼 | 湖南理工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 从《牡丹亭》探析汤显祖的情欲书写 | 三等奖 |
123 | 邢芬 | 湖南理工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 形容词“小小”的副词化 | 三等奖 |
124 | 曾思 | 湖南理工学院中文学院 | 《楚辞·天问》注音探究 | 三等奖 |
125 | 胡蓉 | 湖南理工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 浅谈“干货”的语义泛化 | 三等奖 |
126 | 李斌 | 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 湘西易地扶贫搬迁新社区传统 体育文化传承扶持研究 | 三等奖 |
127 | 郑宇武 | 吉首大学哲学系 | 权力机制下的精神病患者——电影 《你好,疯子》的福柯式解读 | 三等奖 |
128 | 陈茜 | 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弘扬中华文化,构建传统 文化育人特色的课程体系 | 三等奖 |
129 | 张敏 | 湖南师范大学 | 江永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利用模式研究 | 三等奖 |